我感觉windows10和11的 win+. 是个好办法.
不过这个还需要改进. 不支持键盘操作.
所以我用搜狗的自定义短语测试了一下, 感觉还不错:
自定义短语文件粘贴如下代码:
fh,1=,
fh,2=.
fh,3=:
fh,4=?
fh,5=!
fh,6=;
fh,7="
fh,8='
具体用法可以参看 https://xkonglong.com/pinyin/
我感觉windows10和11的 win+. 是个好办法.
不过这个还需要改进. 不支持键盘操作.
所以我用搜狗的自定义短语测试了一下, 感觉还不错:
自定义短语文件粘贴如下代码:
fh,1=,
fh,2=.
fh,3=:
fh,4=?
fh,5=!
fh,6=;
fh,7="
fh,8='
具体用法可以参看 https://xkonglong.com/pinyin/
這個方案上面應該有人講過了,這個還是有可能觸發其它的快捷鍵,並且只能用於win。
而本人上面說的,把它寫到輸入法碼表中,是任何平臺,手機電腦都能用的。
好家伙,一个帽子扣过来,直接给我整到小众的对立面上去了。我还在这里混不混了?
我觉得小众软件的最终目标,大家都不过是想通过软件来提升效率和感受,而非为了小众而小众。而提升效率本身,方法很重要,一个好的方法可能需要软件来协助,也可能只是一个小习惯而已。很多个人需求,其实是没有找到更好的方法,饶了弯子。就中英文互相切换这个事情,不过就是一下shift的事,在我看来,没法更简单了。因为其他的方法都要应对更为复杂的需求和环境条件。
MarkDown专用的编辑器比如Typora,Joplin,标题、高亮、斜体都有快捷键,有快捷键的情况下,还要去切换中英文输入来进行样式编辑输入,在我看来,就是在绕弯路。
切换中英文不止是写文章的问题。
我在 PS 上就被这个问题困扰严重:
上述过程一直循环,只要有一个环节忘记切换输入法,就会气你一下,再退格,切换,重新输入。
对于固定场景的工作、生产环境,这个问题很影响效率,因此,探索使用一些额外手段来减轻频繁切换输入法带来的负面效应,是很有必要的。
为什么不试试 同一个按钮 长按呢 比如 在中文输入法下 正常点击 中文标点 然后长按时间稍微长一点比如500毫秒输入的就是英文标点
反向 在英文输入法下 正常点击是英文标点 长按之下输入的是中文标点
有软件可以实现这个功能 根据输入法来实现按钮的不同功能 我说的这种实现方式就是借助这种软件
https://i.imgur.com/OGfcJts.png
这样 一没有记忆成本 2没有按键布局修改成本
软件有破解 版在网上
AHK也能实现相同效果不过 我觉得有界面的软件更亲民一些
而且 可以针对 不同的软件 不同的输入法 实现不同的功能 而不是全局修改 灵活性更高一点
可以说一下是用的哪个配置么
gcin對新版Windows支持不好
我用双拼的 如果你用可以搜一下myrime
瞄了眼,没看到有alt输入标点的功能,是不是我理解错了
您说得很对我尊重您的观点,没有冒犯您的意思。
感谢您的劝告和宝贵经验,您说的道理我都懂。但是我并不放弃我的观点,我将继续关注这个讨论串。
我觉得小众软件的最终目标,大家都不过是想通过软件来提升效率和感受,而非为了小众而小众。
这句话不是恰恰说明了我的提问很有意义吗?
我觉得去说一件事情“没必要”是易如反掌的。人与人不同,任何事情在别人眼中都可以是无意义的,所以现在网络上有大量的“无用论”。
(我好像没有必要继续回复你的,我完全可以道个歉就溜)
如果真的冒犯到您,那么我诚恳地说对不起。
感谢大家的回复。
接下来我会继续整理大家提供的解决思路和方案
但是我没时间和精力全部尝试,只是希望这个问题能帮助到有同样需求的人。
同样有这种需求,之前用clipstudio画画,使用快捷键总是忘了要切到英文输入法,而且有时候忘了目前的输入法是中文还是英文,需要分心去看,挺影响使用体验的。
後来我養成了一個習慣,在打字前迅速瞄一眼輸入法狀態…
如果一個軟體需要一直更新才能適配新版系統,那只能說明新系統沒做好向前兼容。至少本人在win10上的各種地方打字都沒有問題,win11寡人沒有試過。
我觉得快捷键冲突这个问题还是应该由输入法背锅。
针对软件快捷键冲突的场景,如果输入法打字时,侦测一下是否在编辑文本框,就可以避免这个问题了。
但是我对Windows编程了解有限,不太确认怎么做,
我没有遇到这个问题 因为:
①配置输入法 「 中文状态下使用英文标点 」
②使用 MyKeymap 的符号输入、分号缩写
「 中文状态下使用英文标点 」+Quicker动作的中英符号转换,这个确实不错
软件做得很好,在B站看见了,打算尝试一下
在用的小鹤音形输入法是利用引号键进行引导的:按一下引号键,然后输入符号,回车上屏。或许可以借助这种思想。
試了一下,在Win11開始搜索框打不了字,macOS一直都不管向前兼容卻人人稱贊。